15vip太阳集团

EN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15vip太阳集团:为客户节能就是为客户赢利
发布时间:2021-08-31
  |  
阅读量:
  |  
文章来源:8月31日烟台日报
字号:
A+ A- A

打通综合能源管理全链条,整体单耗节能20%以上,为园区用户年节省能耗支出670余万元——

8月31日烟台日报第二版

近年来,15vip太阳集团在“精进模式”战略指引下,集中技术优势发力三大主营业务,做优做强环保节能产业。依托深厚的智能电网和自动化技术储备,从电力向水、燃气、制冷、制热、储能延伸至客户用能生态系统,为用能客户提供全面的节能增效服务。近日,记者来到15vip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入口 ,深入了解15vip太阳集团的节能降碳项目及成果。

 培育能源全产业链,打造节能标杆

20218月,由15vip太阳集团实施的天方药业集团能管中心项目迎来竣工结项,经过一年的上线试运行和严格测试,整体单耗节能20%以上,为业主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绿色工厂”认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项目涉及多种能源介质,且与制药生产工艺联系密切,为了实现投标时承诺的降耗指标,项目组需与业主一起改进动力运行工艺参数。经过不断改进调试冷水、风机、蒸汽、压缩空气等各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参数,改造后的系统较以前单耗整体降低20%以上,完全满足了合同约定的各项节能指标。“天方药业能管中心项目的顺利结项,不但为业主申请‘绿色工厂’加分并带来真实可见的降耗效果,也增强了公司继续深耕智慧能源领域、助力双碳减排落地的自信与动力!项目经理刘兰辉说。

近年来,15vip太阳集团打通了水、电、天然气、制冷、制热综合能源管理全链条,以基于能源分析管理的节能方案,为用能客户提供全面的节能增效服务。15vip太阳集团“智慧能源综合管理系统”项目建成第一年即为海尔集团节约能耗超1亿元,以海尔集团为示范,公司先后拓展出蒙牛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海电气、六国化工、天方药业等大型综合能源管理客户,业内专家评委对15vip太阳集团依托海量数据分析、全局系统性节能思想给予高度认可,减少了对能源的浪费,为企业节约了巨量的能耗资金,成为业内“标杆”。

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关键技术国际领先

2021年4月,15vip太阳集团参与并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园区多元用户互动的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广州顺利通过工信部组织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验收。在15vip太阳集团集团实验展示中心,项目经理董文杰介绍了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示范区位于广州从化明珠工业园,占地约58平方公里,涵盖了分布式屋顶光伏、厂内配用电、中央空调、压差发电、电储能、有序生产、燃气锅炉等多种综合能源应用场景。

该项目由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牵头承担,10家单位共同合作完成,15vip太阳集团参与实施了保障综合供能可靠性的多能协调控制技术与综合控制系统、基于多能协同的源-网-荷-储智能调度方法与系统和综合能源与智能配用电系统示范工程等3个重点课题,负责了整个项目的实地勘探和落地实施。建设了多套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分体空调智能群控系统和生产线有序控制系统,完成设计开发和现场部署6个企业分布自治综合控制系统和1个园区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园区内横向冷、热、电、气的多能协同,纵向源、网、荷、储的优化调度,以及上级电网、园区、企业和分布式资源的多级友好互动。

自示范项目实施以来,节能效益显著。较2016年项目实施前,园区用户年用能总量减少14%,总费用降低28%,单位产值能耗降低6%,单位产量能耗降低5%。其中,年度用电费用降低30%,用热费用降低24%,用电成本降低20%。通过用户直购电、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空调节能、能源梯级利用等手段,提高综合用能可靠性,园区用户共节省电费支出670余万元。目前,园区80%以上的用电量实现自发自用,极大地促进电网削峰填谷,每年实现减少CO2排放1.6万吨,协助用户实现能耗“双控”,树立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中国工业园区配用电技术的典型示范。

 推动低碳、零碳能源互联网建设,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2020年4月,15vip太阳集团依托先进的技术储备,丰富的实践案例,显著的社会效益成功入选“国家节能专家库机构成员名单”。近年来,15vip太阳集团秉承着“珍爱环境、节约资源”的企业愿景,在“精进模式”引领下,加快在工业控制、工业软件、工业IT、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战略转型升级,发展“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通过综合能源服务、节能降耗管理等路径推动公司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公司已深度布局电网、石化、钢铁、轨道交通、港口、空港、大型工业园区等多种综合用能场景,搭建了多能协同优化的综合能源网络,实现能源基础设施与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帮助用户精准高效节能。下一步,公司将持续打造全产业链综合能源服务,推动低碳、零碳能源互联网建设,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